在加密資產的衍生品世界裡,關於幣本位合約的討論始終沒有停止過。隨著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資產在全球範圍內被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個人納入資產配置,人們在使用永續合約或交割合約時,也逐漸發現一個被反覆提起卻仍容易混淆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的盈虧是以 USDT 計算,而有些人的盈虧卻直接變成了 BTC 或 ETH?這一切的答案,都指向了幣本位合約。👉在觀看本文內容時,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先進行歐易OKX下載安裝註冊,這樣在你閱覽的同時就能同步跟著體驗,讓你在搜尋與實踐中更容易找到所需資訊。
幣本位合約的核心,是用標的幣種自身作為保證金,同時也以同一種幣來進行盈虧結算。無論交易者選擇的標的是 BTC、ETH,還是擁有活躍交易量的其他主流幣種,只要進入幣本位體系,使用者的倉位價值、保證金波動以及盈虧結果全部都會以該加密貨幣本身呈現。在日常交易介面中,合約價值通常仍以美元計價,而比特幣幣本位合約中,每張合約面值為 100 美元仍然是行業內常見的標準。然而,這只是表層的方式;實際上,資產的真實變化,是依照幣本位原則來計算。
為什麼盈虧以幣計算
對於許多新進入合約市場的使用者來說,最初接觸幣本位合約往往源於一種樸素的認知:如果我看好 BTC,就應該用 BTC 做保證金,透過市場波動增加更多 BTC。從長期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看,這種邏輯確實有其合理性。因為在上漲週期中,用 BTC 做保證金並在盈利時獲得更多 BTC,將在行情繼續上漲時讓整體資產產生更顯著的增長。也正因為這一點,幣本位合約在牛市階段變得格外受歡迎。
深入理解幣本位合約必須從收益結構的本質說起。確切來說,幣本位合約的“收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元收益,而是“幣數量的變化”。一個交易者在幣本位合約中建倉,當市場朝著有利方向移動時,他獲得的不是穩定幣,而是更高數量的標的幣。這類收益使得交易者能夠在上漲趨勢中不斷積累頭寸,最終在價格持續上漲後以更高的整體幣值體現收益。

幣本位在行情中的獨特體驗
然而,這種結構也帶來了另一面。當市場進入下跌階段時,幣本位合約的風險敞口則變得更高。由於保證金本身就是標的幣,當價格下跌時,保證金的美元價值會自然縮水,而倉位虧損又進一步減少幣的數量,讓資產呈現疊加式的下降曲線。對經驗不足的使用者而言,這種“雙重壓力”可能會讓賬戶淨值出現劇烈波動,也會帶來比 USDT 本位合約更強的不確定性。
👉如果你對世界貨幣有興趣瞭解的話,不妨直接進行歐易OKX下載安裝註冊,這樣資源和資訊就更加直觀易懂。
上漲週期的增幣優勢
在專業衍生品交易者的眼中,幣本位合約與美元本位合約的差異遠不止保證金形式不同。它們本質上反映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資產視角。美元本位側重的是賬戶淨值的穩定性,盈虧可以直接換算為穩定幣增減;而幣本位合約則更像一種與價格趨勢繫結更緊密的“價值雪球”產品,讓資產的變化直接由標的幣的波動驅動。
下跌階段的風險放大效應
隨著市場的成熟,幣本位合約也逐漸發展出永續與交割兩種形態。永續合約的特點是不設到期日,透過資金費率機制維持價格與現貨的相對錨定。在幣本位永續中,資金費率支付的也是標的幣,這讓交易者的倉位隨著資金費率變動呈現更直觀的盈虧波動。而交割合約則更像傳統金融的期貨產品,擁有明確的結算時間,價格隨著到期日期逐步靠近理論價值。當交割合約到期時,系統會按照規則以標的幣進行最終結算,不論盈利或虧損,使用者最終獲得的是標的幣本身。
與USDT本位的根本差異
幣本位合約的魅力,也正是在這樣的結構中逐漸顯現。對於長期看多主流加密資產的投資者而言,幣本位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合約形式,更是一種資產積累工具。使用者可以在主趨勢向上的市場中,透過加槓桿方式更快增加幣的數量,而無需把資產折算成 USDT 或其他穩定幣,從而實現“幣本位資產不斷升維”的策略。許多深度參與加密市場的交易者都會基於長期信念,將幣本位作為積累 BTC 或 ETH 的重要方式,而非僅僅作為短線交易工具。
👉 提示:舊版本不一定支援最新的功能,建議使用者始終保持最新版歐易OKX下載安裝,以便獲取完整功能與最新最佳化體驗。
熊市中如何理解幣本位風險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在行情劇烈波動時,幣本位合約的波動幅度會顯得更具攻擊性。在劇烈下跌階段,當價格不斷重新整理低點,保證金價值同時遭受價格崩跌與倉位虧損,清算風險會快速上升。因此,使用幣本位合約的交易者往往更強調倉位管理、止損機制與風控策略。幣本位合約不是更危險,而是更需要理解其“以幣為本”的結算邏輯。
機構與礦工如何使用幣本位
幣本位合約不僅出現在投機場景中,也被大量應用於企業級、機構級甚至挖礦行業的風險管理中。不少挖礦企業為了鎖定未來現金流,會使用幣本位交割合約做套期保值操作,在幣價劇烈下降時透過空單抵消礦機產出的幣價縮水。同樣,許多長期持有 BTC 的投資者會選擇在行情不明朗時對沖風險,使資產組合的波動度保持在可控範圍內。幣本位因此不僅是交易工具,也是一種資產管理的策略性組成部分。
幣本位在資產管理中的角色
從資產流動性結構來看,幣本位合約也具備天然優勢。使用者無需頻繁從幣切回 USDT,即可在同一資產體系內完成保證金管理,這在鏈上手續費高昂的階段尤其重要。因為使用幣本位意味著交易者可以繞開跨資產的轉換成本與手續費,只在同一資產結構內進行策略調整。
為什麼幣本位更“原生”
在許多老交易者眼裡,歐易OKX幣本位還有一種“更原生、更純粹”的交易體驗。它不依賴穩定幣,也不依賴美元錨定,而是直接將所有盈虧與市場趨勢繫結到標的幣本身。它既是槓桿工具,也是參與者對行業長期前景的信心體現。
如何判斷是否適合幣本位
隨著市場的制度化和專業化加速,幣本位合約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它從早期投機者鍾愛的高波動品種,逐漸變成許多機構參與策略組合的一部分,用於管理敞口、構建結構性倉位或在趨勢交易中執行更復雜的策略。幣本位合約不再只是極端市場下的“賭注”,而是體系化風險管理中的常規工具。

幣本位與策略構建的關係
理解幣本位合約真正關鍵的是認知結構,而不是技術細節。它不是“更好”或“更差”的產品,而是適用於不同型別交易者的不同工具。如果一個使用者相信 BTC、ETH 的長期價值並希望以更積極的方式積累幣數量,那麼幣本位合約無疑是強有力的工具。如果使用者更關注資產穩定性,不希望資產淨值隨幣價波動而變化,那麼 USDT 本位可能更合適。
理解產品結構的重要意義
最終,所有合約交易的基礎邏輯都是一致的:認識風險、理解產品、匹配策略、明確邊界。幣本位合約的價值不在於其複雜性,而在於它為相信加密資產長期價值的人提供了一種更貼近幣本身的參與方式。無論行情如何波動,只要理解其底層結構,它都可以成為資產管理中的強大工具。
免責宣告
本文所載內容可能涉及並非適用於您所在地區的產品或服務,僅供一般性參考之用。文中資訊不構成任何形式的要約、招攬或承諾,也不應被視為投資、財務、法律或稅務建議。本文所述觀點僅代表作者或資訊來源的分析立場,不代表歐易(OKX)官方或其關聯實體的意見。對於內容中的任何事實性錯誤、遺漏或資料更新延遲,作者與釋出方均不承擔責任。
數字資產(包括穩定幣)屬於高風險類別,價格可能劇烈波動,甚至存在全部損失的可能。在做出任何投資、購買或持有決定前,建議您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及相關法律環境,謹慎評估並諮詢獨立的法律、稅務或投資顧問。本文引用的市場資料與統計資料僅供參考。儘管在整理相關資料、撰稿、編輯與製作圖片過程中已採取合理的審慎措施以確保準確性,但不保證其完整性或時效性,對由此引發的任何後果概不負責。